龙洋又解锁一档新文化节目,表现自信从容,央视同类型主持天花板
最近,央视综合频道又推出一档全新的文化节目《帛书传奇》,该节目的主持人仍然选用了龙洋,而龙洋也不负众望,再次以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观众。节目只有五期、每期仅40分钟,加上帛书受众有限,十分考验主持人的功力。龙洋不仅成功搭建起专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更通过对帛书的解读,展现新生代央视主持人传承中华文化的完美实践。
虽然帛书领域对于龙洋,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她的专业素养、文化底蕴与亲和力,为文化类节目主持人树立了新的标杆,也引发了网友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入思考。龙洋最令人称道的是对专业内容的精准把控,面对冷门帛书文化主题,并不满足于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将专业考古知识与历史文献内容口语化、通俗化。
比如:在解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时,龙洋能够准确指出“《老子》甲乙本”与传世本的差异;谈到帛书中的天文记载时,龙洋又巧妙地将古代星象观测与现代天文学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尴尬。与三位专家学者交流时,龙洋不是单一提问者,也是倾听者和参与者。
龙洋对访谈的把控能力和精准转换能力尤其值得同行学习。能适时抛出专业问题引导讨论深入,如询问帛书修复技术的细节;又能在话题过于专业时及时介入,用生活化的类比帮助观众理解。当专家讨论帛书文字辨识的困难时,龙洋巧妙比喻:“这就像我们试图辨认一位两千年前古人匆忙写下的便条”,顿时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龙洋主持《帛书传奇》,打破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惯常的“严肃面孔”,也是她从主持《中国诗词大会》就积累到的宝贵经验,以更加轻松自然的状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当专家讲述帛书中发现的古代养生方法时,龙洋俏皮地问“这方法适合我们现代熬夜族吗?”;当展示帛书精美纹样时,又由衷赞叹古人的审美情趣。
当然,基于《帛书传奇》节目形式的创新,龙洋的主持不仅局限于演播室的访谈,还给了她实地探访博物馆、参与帛书复制体验等环节,带领观众多角度感受帛书魅力的机会。龙洋尝试了用古代方法在丝帛上书写,结果因控制不好墨量而弄糊了字迹,这种“失败体验”反而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了帛书制作的难度,这种可感可知的文化体验更有意思。
总而言之,《帛书传奇》虽然内容体量不大,但龙洋通过这档节目展现出的文化担当令人敬佩。在娱乐至上的媒体环境下,她主持帛书这类小众文化主题的节目,并没有收视率优势,主持人承担的压力也更大。如果不是对文化有坚守,恐怕不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做前期准备工作,也不会关注到帛书的考古价值,更不会着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