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TV - 影视在线可爱TV - 影视在线
游客

在电影份额骗局中,梁朝伟吴京王一博都成了“诱饵”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555

作者:野蔷薇

时光快讯:由梁朝伟、段奕宏主演的电影《猎狐·行动》清明节“裸宣”上映,票房不到5000万,这与当初的联合出品方之一耳东影业憧憬的“10亿票房”相距甚远。

《猎狐·行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讲述跨境追捕金融犯罪嫌疑人的故事,曾定档2021年1月6日,但又在2021年1月4日宣布撤档。当时,片方给出的撤档理由是:“由于海外进行的部分后期制作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无法按原计划上映”。而实际上,当时紧急撤档疑似与联合出品方之一“耳东影业”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耳东影业实控人为陈硕罡,其名下还有品今控股等多家公司。2021年《猎狐·行动》撤档前夕,品今控股被指控以私募之名违规募集资金,侵占、挪用基金财产,导致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大量理财产品逾期无法兑付。

据知情人士透露,所谓“违规募集资金”,是指其非法稀释电影版权份额。品今和耳东是相互持股的关系,品今“出事”也导致耳东的项目受到牵连。当时耳东参与出品的项目包括《反贪风暴5》《风林火山》和《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等,《猎狐·行动》是当时耳东内部最受关注的项目。

时隔四年,《猎狐·行动》重新定档,选在清明档悄无声息地上映,耳东影业也已经消失在联合出品方的名单之列。

值得玩味的是,《猎狐·行动》是一个以反金融诈骗为题材的电影项目,但业内人士大都了解,这个消失的前出品公司耳东影业身缠不正当交易丑闻,电影的另一个出品方墨客行影业,也疑似涉及非法稀释份额。

如今,耳东和墨客行基本都到了“查无此司”的地步。但行业中与版权份额稀释相关的非法交易仍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进行,企业的流动资金,百姓的血汗积蓄,都可能在处心积虑的电影投资骗局中化为乌有,因份额稀释而掀起的法律纠纷层不出穷。

通过版权份额稀释融资,本身是一种合理的方式,但这其中的风险又不可预测,在过去十几年电影行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幕后操作,导致投资者的钱打了水漂,也让大牌明星演员倾情出演、备受各方关注的电影项目搁置多年?

“时光聚焦”对话多位亲自操盘过电影份额稀释的制片人,以及耳东影业前员工,我们试图还原当年份额稀释背后的种种乱象。

创始人陈硕罡“失联”

耳东消失在《猎狐·行动》出品方之列

成立于2015年的耳东影业曾经参投过《红海行动》《使徒行者》《反贪风暴4》《西虹市首富》等多部电影,经历过一段风生水起的时期。据耳东前员工“废话队长”介绍,在耳东辉煌的时候,“一个部门总监年收入能达到120万,名车名表全部给自己安排上”。该总监没什么经验的时候,“年收入也有80万”。

得益于热钱和影视资源支持,耳东起初可谓风光无限。创始人陈硕罡依赖早年在香港积攒的资源成立耳东后,相继与英皇、天马、邵氏等香港公司合作,参投了多部港片。同时涉猎院线开发、内容研发,艺人经纪等业务,号称布局文娱行业全领域。

2019年前后,耳东欲赴港交所上市但被驳回,且其保荐机构被“点名批评”。彼时耳东爆雷迹象越来越明显,多位投资者爆料其利用金融产品实施诈骗,牵涉金额从数万到数千万不等。耳东采取非法手段进行份额稀释的行为被曝光,最终因涉庞氏骗局而彻底崩盘。

从行业新军到诈骗公司,耳东究竟经历了什么?

“当年耳东旗下拥有院线。对于制片方来讲,会希望有发行底子的公司进入到出品方队伍里,因为这对电影排片是有加成作用的,所以它当时能够参投很多电影。但后来,它的院线被收购了。”从事电影行业多年的制片人Rice给时光网进行了分析。

“之后,还开启了P2P的模式,把所有拿到的影片份额,打包成理财产品,溢价卖给自然人,以此来维持公司的现金流,然后再把现金流拿去投资别的项目,相当于上了杠杆,形成了恶性循环”。

Rice认为,耳东当年能够参投多部大片,原因之一是其拥有自己的院线。但后来耳东出售了院线,甚至出现严重的违法行为,实属自己把路走偏了。

Rice称,根据他接触到的一手信息,当年耳东确实持有《猎狐·行动》的份额,但其向下稀释份额时,可能存在超额的状况。例如它只拿了1%的份额,但对外稀释的份额高于1%。

《猎狐·行动》上映后,曾在耳东任职“电影销售”的前员工“废话队长”在社交平台发文,曝光“耳东的骗局”。

废话队长告诉时光网,他的劳动合同是与品今控股签订的,但实际供职于耳东影业。据他晒出的资料显示,《猎狐·行动》成本报价4.2亿,客户投资最低要几十万起,不然就得搭上其他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打包投资,凑保本的最低标准。

废话队长爆料,在做份额稀释时,耳东常常利用电影行业信息不对称,夸大盈利前景,隐瞒潜在风险,诱使投资者做出不理智的投资决策。他入职的年份是2020年,彼时除了《猎狐·行动》,《反贪风暴5》《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等其他项目同样等着员工卖出去。但耳东当时的资金链已经断裂,连续数月发不出工资。

在废话队长看来,有感到不妙的投资者上门闹事,“公司也有自己的处理办法”,要么拖延时间,要么蒙混过关,要么让保安阻拦。废话队长离职时,耳东正在筹备港股上市,公司给员工“画大饼”,试图用股份支付员工工资,以此来安慰大家的情绪。但最终,上市未成,耳东陷入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员工讨薪未果,投资者求助无门。

2021年,陈硕罡失联,耳东人去楼空,其参投的《东北往事之二十年》《金童》等多个项目也在法律纠纷中烂尾。

如今,《猎狐·行动》终见天日,耳东也已经消失在联合出品方的名单中。“可能是因为破产清算,已经把持有的份额变卖了,以低价或者抵债的方式卖出去了”。废话队长猜测。

抵制二级市场

主控方安全考虑会拒绝散户投资

“耳东这类公司我们是绝对不会接触的,迟早会有风险”。

多位制片人向时光网表示,早有耳闻,耳东从事非法交易,无节制地吸取散户投资,“这家公司早就躺在合作黑名单里”。为了保证项目能够安全上映,他们不会冒险与此类中间商合作。

但在电影市场中,份额稀释并不是非法融资方式,它有自己的“规则”。

“大概从电影进入商业化时代开始,份额稀释这种融资方式就存在了。无论是我们主动去找投资者,还是投资者主动来找我们,相信每个制片人都应该接触过份额稀释。”

制片人珊珊入行近20年,先后供职于多家知名影视公司。她告诉时光网,主控方希望降低风险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动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公司的现金流。

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可能高达数亿元,且制作周期长达数年,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单独承担庞大的现金流风险,因此,稀释份额就像是主控方找搭档,合伙做生意。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需求,份额稀释可能从前期策划开始,也可能从后期宣发开始,甚至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过去电影市场繁荣的时候,10部片子里,可能10部片子都会进行份额稀释。但现在,大家更倾向于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加大档期的配置,或者是IP电影续集会比较受欢迎。”

资深制片人Rice谈到,外界可以透过出品方数量来判断一部电影是否进行了份额稀释,如果出品公司数量非常多,那么这部电影极有可能进行了份额稀释。

从对外成本到融资对象,再到稀释的具体份额,业内基本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一部成本报价4亿的电影,可能实际成本只需2亿。

Rice拿《猎狐·行动》举例,“外界说电影成本4.2亿,光看电影概念,它起码溢价了一半,这符合提前回收成本和提前降低风险的逻辑。”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对外成本和真实成本未必完全一致。这种溢价行为或多或少会与稀释方考虑时间成本和规避风险有关。

大制作电影项目,投资相对较高,主控方会判断需要对外稀释多少份额。但也不是哪来的投资都会接受,正规主控方的融资对象一般是同级别的公司,绝对不会是散户,也不接受有意愿投资的公司募集来自散户的钱。

“大制作电影对出品方资格审核尤其严格,会了解其整体控股情况和上下游资金的来源。同时对其继续向下稀释的资格做出严格要求”。

Rice举例,比如一部电影由A和B两家公司共同出品,两者份额各占50%。那么A和B都有权利向下稀释自己的份额。但双方会约定好最低的稀释比例为1%,如C公司仅向A公司购买了1%份额,那么C公司就无权继续往下稀释。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谓“二级市场”其实就是中间商,它们会把自己的份额全部稀释出去,打包卖给散户,甚至带点“传销”的性质,会对整个电影项目造成极大的潜在风险。

“我们要保证电影资金链安全,所有投资合约都会签得很明白,不接受‘二级市场’的钱,不接受散户的钱,因为承担不起后果,但凡有一环爆雷,这个电影项目就完蛋了。”Rice坦言。

大明星,大IP,低投入,高回报

花式噱头诱惑散户成为投资受害者

开发项目的主控方,在稀释份额的过程中,会发展出一批联合出品方,联合出品方又拿着手上的份额向下稀释,如此一层一层稀释下来,很多环节都可以“钻空子”。

从事电影行业十多年的资深制片人Ken坦言,在中间商稀释到散户的阶段,从展示给客户的策划案开始,就有可能打造“阴阳版本”。

比如,在成本溢价的基础上,策划案称该项目拟邀约的演员是一线大咖某A,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吸引到投资者签约后,演员换成了非同等咖位的演员某B。此时,散户不仅受到成本暗地里溢价的影响,还会面临着更换演员后回收成本难度增加的风险。

早年电影行业信息不算通畅,在公开平台上的出品方信息可以自由增删,这对于不了解行业的散户来说更加危险。超额稀释、甚至“无额稀释”的现象比比皆是,处于投资链末端的中间商,捏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大有人在。“大明星”、“大IP”、“低投入”、“高回报”,这些噱头成了骗局中最大的幌子,一线明星则成了“诱饵”。

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2》,王一博主演的《长空之王》,著名大IP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3》,以及《前任4:英年早婚》等都曾传出被人冒名转卖投资份额的消息。《唐人街探案3》和《长空之王》一度在社交平台辟谣,表示从未有计划通过网络募集投资,但仍有不了解电影行业的散户上当。

梁朝伟和段奕宏主演的《猎狐·行动》更是命运多舛,在这部电影创作班底中,有人不愿具名地表示:“还以为永远都上不了了,能上映就是胜利。”

根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起假借“电影投资”名义从事集资诈骗的案件。

前两年,曹某操作名下文化传媒公司向《流浪地球2》其中一家项目方购买了价值20万的电影份额,然后以真实的投资合同为模板,伪造出与其他电影项目方的投资合同,此后伙同他人虚假宣推其他等多部热门电影的份额,并向客户承诺保本获利,致使100余名被害人上当受骗,骗取款项总计2300余万。

多位受访对象提到,很多散户之所以敢于“大胆”投资,可能是对于电影利润的理解存在偏差。一部电影票房10亿,他们可能认为利润就是10亿。事实上,扣除成本,以及服务费、宣发费以及主创分红等,才能算出真正的利润。Rice说:“很多像耳东一样的中间商不会告诉客户这些细节”。

“现在还是很多乱七八糟的公司在干(非法稀释份额的事情),但数量少了,也不太有名了。”

在制片人Ken看来,现在电影行业的信息越来越通畅,很多投资者会从第一出品方手上直接购买份额,避开了中间商的环节;其次,就当下的电影投资环境而言,投资者的观望态度越来越强烈,中间商的业务也不好做了。

随着行业监管加强,一些非法的电影投资行为正逐渐受到打击,这也使得那些试图通过非法手段稀释电影份额的公司难以立足。更加公开透明的电影投资环境,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电影行业生态正在构建当中。

但仍然需要提醒的是——隔行如隔山,投资有风险,入局需谨慎。

THE END
291
公告

hello~欢迎访问一起追剧,本站全蓝光画质永久免费观看,如果资源无法播放请切换线路或等待管理修复,优先修复热播影视。

下载app享受急速观影

《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加入飞机群》

视频资讯明星
搜索历史
删除
热门搜索
本地记录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