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TV - 影视在线可爱TV - 影视在线
游客

北影节15周年了,选出的最佳男女主角怎么还是“糊”?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156

本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的@keva

电影折射时代。

本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的@keva

电影折射时代。

4月26日,第15届北影节闭幕式圆满举办。

当晚,北影节颁奖礼的风头几乎被华表奖提名名单盖过。后者将于今晚(4月27日)揭晓最终结果。虽然两场颁奖礼的规模和性质完全不同,但从国内重要电影盛典的角度来看,北影节颁奖礼在公众范围的认知度和讨论度似乎有所欠缺。

颁奖礼上,来自挪威的电影《爱的暂停键》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四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

最佳男主角(《最美小镇》皮埃尔·巴斯丁、本杰明·兰比罗特)、最佳男配角和(《好好的》海一天、(《大风杀》耿乐)最佳编剧(《爱的暂停键》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大风杀》孙悦、张琪)均由两组影人获奖,三开“双黄蛋”也成就了“天坛奖”上极为罕见的一幕。

不过颁奖礼场外,公众关注的焦点似乎不在于获奖者本身,当晚几乎没有获奖电影和影人在热搜榜上拥有自己的姓名。

更具象化地说,就算两位最佳男主角皮埃尔·巴斯丁和本杰明·兰比罗特站在大家面前,绝大多数观众可能都难以分辨。毕竟来自比利时的《最美小镇》距离中国观众实在太过遥远。

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北影节迎来创办15周年的重要节点。创办15年来,“天坛奖”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但影响力是否真正迎来了提升?

回顾15年来的历程,北影节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自身的成长与变革,越来越成为中国电影与全球影坛对话的重要桥梁,为促进中国电影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转眼15年过去,北影节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似乎也展现出可以继续提升的余地。

先从“天坛奖”谈起。

北影节创办于2011年,前两年并没有设立“天坛奖”。2013年开始设立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每年固定颁发十个奖项。过去这几年,表彰板块经历过调整。2022年取消最佳视觉效果,增设最佳艺术贡献奖。2023年增设终身成就奖,去年增加了组委会特别荣誉,今年继续颁出了评委会特别荣誉,呼应戛纳、柏林、威尼斯等电影节对电影美学与作者表达的侧重,形成对电影人职业成就与社会价值的分层表彰。这些调整体现了北影节紧跟国际潮流,越来越向国际一线电影节靠拢。

从国际影响力来说,“天坛奖”肯定是越来越高了。组委会今年共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长片报名,国外影片占比近90%,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它的吸引力。

然而,每年的北影节,总能见到影迷贡献轰轰烈烈抢票的场面,却很难见到大家对于“天坛奖”归属倾注同样的热情。这则与“天坛奖”入围影片的知名度有关。

本届主竞赛单元共入围15部电影,除了《大风杀》《好好的》和《如意饭店》,包括斩获四项殊荣的大赢家《爱的暂停键》在内,多数是中国观众不太熟悉的外语片。

除了个别影片因导演或主演的名气受到关注,多数影片并未在公众层面激起太多水花。这也导致了在颁奖礼揭晓时刻,观众对于获奖者的期待值相对较低。

《爱的暂停键》获四项大奖

本届“天坛奖”十个奖项均由姜文、陈冲、大卫·叶茨、倪妮、泰穆·尼基、文森特·佩雷斯和叶锦添共同评出。

颁奖礼当晚,压阵的是来自评委会的姜文和陈冲,吸睛的莫过于马丽、倪妮和林志玲以及自带流量的歌手刘宇宁和周深。当中除了马丽带来了主演作品《好好的》,其余受到关注的艺人基本都是颁奖或表演嘉宾。

整场典礼落幕,热搜话题是“被刘宇宁这首歌打动了”以及“倪妮红毯”等周边花絮。“天坛奖开出好多双黄蛋”的现象稍有热度,但几乎没有获奖电影和影人在热搜榜上拥有自己的姓名。观众注意力并非聚焦奖项归属本身,这对于电影节颁奖礼而言,显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刘宇宁献唱《永不散场的告白》

周深献唱《我只在乎你》

对于北影节来说,同时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关注度似乎遇到了难题。

举个具象化的例子,就算两位最佳男主角皮埃尔·巴斯丁和本杰明·兰比罗特站在大家面前,绝大多数观众可能都难以分辨。毕竟来自比利时的《最美小镇》距离中国观众实在太过遥远。

一方面,国际影人的参与和奖项的国际化,确实深化了北影节长远发展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这种国际化也可能导致中国观众的注意力分散。

再看另一个大奖,终身成就奖,颁到第三届,分别授予了张艺谋、陈凯歌和田华。目前为止,这项殊荣更倾向于为华语电影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影人。这种 “向内” 的选择强化了本土文化认同,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国际影响力的扩散。

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关注度的平衡与取舍,成为了北影节发展道路上的一对矛盾。

授予田华终身成就奖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天坛奖”开出了三只“双黄蛋”,这放在任何一个颁奖礼来说,都极为罕见。

回望“天坛奖”的初衷,“荟萃全球最新佳作,鼓励电影多样性”,可以理解评委在综合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之后难以抉择,但长期来说,过多“双黄蛋”或会稀释奖项权威性,评委们仍需在“鼓励多样性”与“保持含金量” 间找到平衡。

创办到第15年,北影节吸引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电影人参与,如何平衡国际声望与本土认同,进一步提升的“天坛奖”影响力和含金量,仍然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再来谈谈创投。

相对于功成名就的影人站在台上享受荣誉,初出茅庐的青年影人更关注创投单元。北影节创投早于2012年启动,已经拥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培养体系,孵化出了徐磊、顾晓刚、梁鸣等新锐导演,助力《我的特工爷爷》《喊·山》《春江水暖》《日光之下》《平原上的夏洛克》《脐带》等项目从创意蜕变成为佳作,登上戛纳、东京等舞台。

因此很多创作者会把北影节创投当成跳板,作为他们筹集资金和资源的加油站。

项目创投终审路演现场

依托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独特性,北影节创投与行业的联系相较于其他节展的创投更为紧密。无论是地理位置、文化氛围,还是资源集聚,优势皆唾手可得。

曾经参与过多个创投的制片人向时光网透露,在很多创投上,即使项目获了奖,甚至在商业洽谈环节与资方达成了初步共识,但回到北京进一步推进时,很多东西就不作数了。

北影节创投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北京本身就是大量影视公司的驻扎地,本地丰富的影视资源为北影节创投奠定了浓厚的市场氛围。在这里,创意与资本的匹配效率相对来说是较高的。只是这种匹配逻辑的背后,也会对项目的商业潜力或艺术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

项目创投终审评委会

拿今年来说,创投评审团汇聚了如陈思诚、董润年、饶晓志等众多在市场上取得过卓越成绩的创作者,某种程度而言,他们会偏好具备商业潜力的项目。

例如,《宇宙心流指南》融合科幻与哲学思考,《谈谈情,开开车》以银发群体为切入点探索喜剧,《我的名字》描绘了当代女性因重男轻女而面临的困境,这些获奖项目既保持艺术表达,又具备明确的受众定位,对后续的市场转化来说,已经具备不错的基础了。

当然,除了商业片,一些艺术性更强的作品,虽未必能在创投中斩获大奖,但同样有机会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创投中令人难忘的一幕是,陈思诚在终审现场向《娃娃鱼》《向莲花镇出发》《风从海边吹来》《最后一个是铜像》等项目伸出橄榄枝,承诺提供免费的后期支持,同时启动“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试图设立奖金丰厚的命题创作,吸引更多创作者入局。

这些举措,无疑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具体的探索方向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意义落到创投板块本身,也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两年,北影节创投机制不断升级。去年新增了青年影人专项扶持基金,支持优胜项目申报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今年则推出了“青创Young力场”板块,进一步打通全产业链。这对于青年影人来说,又算多了个好消息。

不过回归到放映终端,历届北影节创投项目里,除了《我的特工爷爷》因为洪金宝的影响力而取得了3.23亿的票房佳绩之外,其他一些备受瞩目的作品,包括入围戛纳的《春江水暖》,享誉平遥的《日光之下》,以及口碑极佳的《女人世界》在内,市场表现都不太尽如人意。

谈到“中小成本影片如何突破发行困境”的话题时,许多参加创投训练营里的青年影人表示,能将作品拍完已经是巨大的挑战,而将影片推向院线则更像是赌博。

本届创投评委之一的导演饶晓志坦率地承认这一点,他说这不仅是年轻导演会遇到的问题,经验丰富的成熟导演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并建议青年影人将目标从传统院线转向流媒体,“只要将想表达的内容呈现给观众,就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在电影行业遭受多方冲击的当下,助力青年影人成长的创投,未来是否也会鼓励大家将创作心思投向其他渠道,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来谈谈展映。

与观众息息相关的展映,是北影节最接地气,也是最受关注的部分。今年北影节以 300 余部影片、37 个主题单元的规模刷新历史纪录,且将展映范围延伸至京津冀地区, 在数量扩容与地域辐射上实现双重突破。

六部影片的主创悉数到场与影迷进行交流

立足华语影坛,放眼全球市场,从选片的角度来看,今年北影节不乏可圈可点的地方。

以《盘丝洞》和《神女》回溯电影百年历程;以《千禧曼波》和《红玫瑰 白玫瑰》重现华语经典风采;以《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黄昏日落时》勾起观众回忆杀;又以柏林新片《性梦爱三部曲:梦》《天空的另一面》满足影迷期待。

选片不仅包含了中国影史上闪闪发光的经典,也囊括了早前刚刚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作品,北影节的多元视角和全球视野都融合在了这些精心挑选的电影中。放映形式上,今年露天放映场次明显增多,也为观众增添了趣味性和新鲜感。

不过策展逻辑以及放映环节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例如大卫·林奇于今年1月离世,或许是出于怀念,本届北影节展映也精选了几部他的作品,但这些作品被分散在“致敬·修复”和“致敬·纪念”等不同单元。缺乏系统性导赏,普通观众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地回顾导演的创作风格,不利于对作品进行整体解读。最终,《大卫·林奇短片集 原初影像:大卫林奇》片源还被误放成《最后的莫西干人》,放映事故进一步削弱了观众的体验。

今年北影节展映多个场次出现了放映问题。例如,《异教徒》密钥无法使用;《黑猫警长 全集》临开场时才通知观众放映机服务器损坏;《缪斯乐队:模拟理论》放映画幅错误导致四周出现黑边;《绿鱼》开始放映后未关闭场灯长达十数分钟等等。虽然事故发生后,多数影院做出了退款、重新放映、甚至赠送周边等补救举措,但这也暴露出北影节管理方面的疏漏。

《黑猫警长 全集》临开场时才通知观众放映机服务器损坏(观众供图)

新质光影,美美与共。

走过十五载春秋的北影节,正站在艺术性与影响力塑造的全新起点上。我们看到了它的进步,也应正视它存在的问题。

期待这场中国电影盛事,能够迈向更高的台阶,真正成为享誉世界的光影盛会。

THE END
613
公告

hello~欢迎访问一起追剧,本站全蓝光画质永久免费观看,如果资源无法播放请切换线路或等待管理修复,优先修复热播影视。

下载app享受急速观影

《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加入飞机群》

视频资讯明星
搜索历史
删除
热门搜索
本地记录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