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今年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单元开票,再度带动了影迷群体的狂欢。
一切,似乎都没有多少变化。
从数据来看,购票用户性别上女性占比65%,男性占比35%,与上届基本持平;年龄分布上,20-24岁和25-29岁的观众各占29%, 30-34岁占18%,位居各年龄段前三,只有轻微增减;城市分布上,北京本地影迷占比70.7%,比上届增加2.7%。
但变化虽然不大,其实还是存在的。比如去年的异地影迷增加了3%,今年则是北京影迷增加;20-24、25-29岁去年的占比分别为31%、30%,今年微弱下降。
虽然都是边缘递减,但考虑到北京电影节的购票受众一般为深度影迷或电影发烧友,本身的基本盘其实非常稳定,这种变化或许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如今市场的某种趋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首次面向北影节开展惠民促消费活动,发放500万元观影补贴,享受限时特惠、购票立减、影片专区等惠民活动。这种举措显然有意放大居民观影热情,在理解北影节市场时,还需参考这一因素。
今年开售两小时战报的出票TOP10中,《爱在黎明破晓前》以5场3183张票的成绩拔得头筹,其他上榜的包括《爱在日落黄昏时》、《无耻混蛋》、《西北偏北》4K、《天空的另一面》4K、《巴黎夏日》、《七宗罪》IMAX4K、《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IMAX4K、《帝国的毁灭》4K、《千禧曼波》4K等。
从片单来看,依然以经典修复电影和知名佳作为主,符合对电影节受众的预期。但也需要看到,或许也受到今年没有全新修复版名作、国内首映类作品的刺激,今年的二级市场不算活跃。
大部分观众是基于实际需求进行换票,在二手交易软件上,热门场次票价也比较克制,再未出现前两年的天价票。
只有在大观楼播放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被黄牛误以为是金棕榈经典国片抢购不少,并试图将原价10元影票炒上数百,闹出今年一大乌龙。
而除此之外,今年北影节的整体售票情况来看,国内的核心影迷群体,基本盘正在出现一定的流失。这或许与近年来电影市场愈发疲软,部分深度影迷已经不再保持观影习惯有关。
尤其是今年北影节进一步扩大场外活动占比,除了常规的大师班、论坛等活动,还特别推出“票根经济”活动,4月18日至5月5日期间,覆盖郎园Station、东郎、万象汇、赛特 等多个场地,凭借电影节嘉宾证和北影节展映票根,都可以享受到优惠。
考虑到目前的市场,还存在今年普遍降价、消费补贴等措施的刺激;而伴随着核心受众消费更加谨慎,能够带动的文旅市场消费也会比较有限。
这部分受众或许数量有限,但他们也代表着市场最活跃、最稳定的部分消费者,而电影行业该如何留住这些用户,不能只靠一次电影节。